董星 官方网站 +收藏:http://dongxing.orgcc.com

中国石化作家协会会员中原油田作家协会副秘书长
实名认证
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 艺术资讯 正文内容
漫山遍野的苦菜花-冯德英长篇小说《苦菜花》创作之路
2022-09-21    浏览(227)    作者:董星    来源:董星 官方网站

苦菜花图书照片_看图王.jpg

漫山遍野的苦菜花

冯德英长篇小说《苦菜花》创作之路

文/董星

 

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,是和新中国一起长大的。冯德英的长篇小说《苦菜花》也是和新中国一起长大的。高尔基的《母亲》是前苏联文学经典。冯德英的《苦菜花》是中国文学同类题材中的经典。

1950年新中国第一个春天,文学的种子在冯德英心里种下。柯蓝的小说《洋铁桶的故事》就是催化剂。冯德英被书中打鬼子的故事吸引,勾起了他对故乡深情回忆。他爱上了小说,爱上了文学。

1952年新中国第三个春天,冯德英开始把自己的经历和熟知的事情仿照小说的形式写出几万字。他越写越看越觉得自己水平太差,因失望而停笔了。春芽遭遇干旱。

一个偶然的机会,冯德英被组织委派,帮助抗日英雄于得水整理撰写回忆录。冯德英对这位英雄崇拜已久。面对英雄心潮澎湃。于得水负过7次重伤,腰脊椎骨被打断,头上还留有弹片,血压很高,头疼病时常发作,回忆几十年前的革命往事,对于他来说极其困难。战火纷飞的岁月,一再感动着冯德英。于得水的战斗经历深刻印在冯德英的脑海里。

1953年,又是一个春天。冯德英在战友的鼓励下,再次提笔写出了4万多字的文章《我的母亲》。记述了母亲曹文琳的真实事迹。这就是后来他的处女作和代表作长篇小说《苦菜花》的“胚胎”。

1955年,又是一个春天。冯德英回忆:“1955年春节在海南岛三亚执行任务的时候开始写,写在电报纸上,出差回来反复地写。1955年秋调到汉口工作,在中南空军教导连教授无线电课程,晚上则利用课余时间偷偷地写。那时候天气非常炎热,托朋友从外地买的稿纸——当时武汉还没有这种稿纸,竖写的。先在电报纸上写,边改边誊清。”冯德英这位年轻的电台台长,在完成军事任务同时,见缝插针,持续写作。

《苦菜花》后记:“初写的时候,计划写十万字左右,但笔不听指挥,第一遍稿竟写了十七八万字。然而还有很多生动的人和事遗漏了。我感到不安,就又写。第二遍稿写下来,已是二十八万字了。可是仍旧感到不满足,觉得没有把想要在这部书中容纳下去的东西都写出来。”冯德英怀着无比敬仰的感情,将于得水的感人事迹写进小说中,塑造了于得海团长的高大形象。

深秋,收获的季节。《苦菜花》寄往北京解放军总政文化部。

1956年冬,冯德英的小说稿得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的肯定,他被叫到北京修改小说稿。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,进一步展开故事,细化情节。

1957年春天,小说定稿。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总编陈斐琴对他说:“已有高尔基的小说名叫《母亲》了,你这部小说能不能不叫《母亲》?当然,若没有更好的,叫《母亲》也行。苏联有他们的‘母亲’,我们也有自己的‘母亲’。”冯德英沉思良久,提出将这部小说改名为“苦菜花”。

1958年1月,《苦菜花》作为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独自编辑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与读者见面。冯德英平生第一笔稿费8000元巨款,悉数捐献了。

迎春花图书照片_看图王.jpg

1958年11月,冯德英在北京出席“第二次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”受到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。望着瘦弱的冯德英,周总理说:“稿费捐献了好,但是也要保养一下自己的身体。”并鼓励他,“写一本还不够,还要继续写,你这么年轻。”

山菊花图书照片_看图王.jpg

1959年,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,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全国范围内精选一批文学作品,出版发行,《苦菜花》入选。空军党委授予冯德英一等功。

《苦菜花》长大了。

2022年9月20日南海新区


标签:

^_^ 人喜欢

关注TA

给TA留言

扫描二维码进入
手机官方网站